灵慈宫

灵慈宫
灵慈宫,是妈祖信众人们为供奉妈祖而修建的寺庙,它随着妈祖信仰的传播而美名远播。灵慈一词来源于历代帝王对妈祖的褒封封号,从宋微宗宣和五年开始到同治年间为止,天后受历朝皇帝褒封,封号有“崇福夫人”“灵惠夫人”“灵惠妃”“灵惠助顺显卫妃”“灵惠护国助顺协正嘉应慈济妃”“灵惠协正助嘉应慈济妃”“灵惠显卫慈济嘉应善庆妃”等等数十个封号,由最初的“夫人”、“妃”、“天妃”、“天后”,直至“天上圣母”。

正文

头灵慈宫灵慈宫,原名天后宫,后改名为灵慈宫,也叫娘妈宫、大宫,坐落于福建莆田市荔城区北高镇埕头村,即兴化府兴福里瀛洲境安宁社界埕头村乡里。灵慈宫兴建于明朝(具体时间不详),系湄州妈祖祖庙第五代分庙,庙宇坐落与环境俱佳地脉——前有清水宝镜(现名宫池)和金印寿山,后有金龟赤屿山,左有青?山,右有白象笔架山。灵慈宫现存结构,与乾隆四年仲冬(即1739年,有物证)重建时的规模和地基基本一致,模仿皇宫修建,四中三座殿,一进三门殿,二进两边朝房(现名六房),三进朝参殿(天子殿),四进天上圣母宝座金殿。庙宇规模浩大,占地1000多平米,系乾隆君感妈祖救驾之功,下旨勒封妈祖为“天上圣母”圣号,赐金字圣旨“灵慈宫”扁额一面,“奉勒赐”下马牌一块,内书“文官下轿,武宫下马”圣谕。咸丰六年(1856年)季秋,乡绅员外蔡一农宫捐资重修。1952-1980年间,被抽调为埕头小学校址。1979-1980年,因年久失修[tān]塌为瓦砾堆。1981-1982年,妈祖金身宝座重建。1986年,前坊芳源庵应空方丈大师捐赠巨资两万元和乡绅、善男信女鼎力支持,原址原基重建天子殿和六房等宏伟工程。
泉州泉港沙格灵慈宫
位于泉港区南埔镇沙格村东端,北临湄州湾。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14—1368),奉祀海神天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