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兽

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异兽
年兽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异兽,体型庞大,头顶长角,据说专在夜间现身,伤人害命,弱点是怕红色、怕亮光、怕响声。因此,人们每到这个时候,就要身穿红色衣服,燃放爆竹来驱赶年兽,并称这段时间为“过年”。[1][2]
年兽传说未见于古籍记载,根据文字训[]推断,应是在“除”字取得“去掉、清除”之义后,附会在过年习俗上的说法,其形成可能与过年驱邪的传统、降服异兽的“紫微高照”年画等有关。首次提到“年兽”的文献来自1933年1月上海小报《金刚钻》中收录的孙玉声撰写的文章《沪[ruán]话旧录·岁时风俗之回忆》。为天界一只被锁在石柱上的动物,名叫年,由紫微星君看管,防止它下界吃人。1935年孙玉声的《说过年》又称年兽为“似狗非狗之兽”,“或云是兽即天狗星,或云是兽名年,常欲食人。”在此后的形象演变过程中,年兽产生了多种传说,如“双头怪兽说”“独角怪兽说”“海兽说”等,但大抵是食人伤生的怪物。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民日报》刊登的《过年的传说和风俗》中关于年兽传说的描述,成为至今为止年兽传说的通行版本。[1][2]
年兽的传说,跟中国年的名字和习俗附会在一起,成为春节民俗文化中的一种价值符号,最典型的体现就是年画、爆竹、除夕守岁等民俗活动。由于新闻传播和契合民俗等原因,年兽逐渐成为春节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且成为小说、电影、游戏等流行文化中的常见元素,对现代审美价值和流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3][4]

原始起源

早在甲骨文中就有了“年”字,“年”在先秦写作“[rén]”或“秊”,部首为“禾”,本义是“谷物成熟”,逐步引申出“年成”“一年”“新年”等义项,和年兽并没有关系,但是“年兽”之名的由来。[5][2]中国古代流传着大禹治水的传说,其中包含降伏淮河涡河水神无支祁,将其用铁索锁住、压在山脚下的情节。中国古代又有一类传统图像,描绘胡人降伏、驯服异兽的画面。两者相结合,衍生出一类传统年画题材:名称为“禹王锁蛟”或“紫微高照”或“紫微正照”,内容画一位神仙降伏一头异兽,异兽形似舞狮,被链子锁在盘龙柱上。现代,在中国佛山、绵竹、陂北等地都还有“紫微高照”“紫微正照”题材的年画作品,寓意驱邪避凶。[6][7][8]这类异兽可能是年兽的形象来源。如据民国时期孙玉声短文《说过年》就介绍,年兽的形象来源于绘制紫微星君的年画时,会额外在星君身旁画个柱子栓锁着一头异兽,即是所谓的年兽,如果是封建迷信的人,每到新年压岁时悬挂在大厅,用以作为消灾解祸的吉祥物件供起来进行祈福。近代的中国,国难深重,民不聊生。底层民众每逢年底岁末时盘算收成,常常觉得年关难过,从民间流传着大量的“年关竹枝词”,亦可窥见一斑。一旦有人将年关的概念与传统的紫微星年画里的怪物形象挂上钩,年兽的恶兽形象便与人民的现实生活相关联起来,因此年兽从隐喻性认知,演变成了想象的源泉及现实物质基础,成为广泛流传的民间传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