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王内帝

古代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体制
外王内帝是古代汉字文化圈的在国内自称皇帝、对中原外交时自称国王的一种国家体制。此体制发轫于南越国,在西夏大理越南各朝代以及日本都使用过,北燕渤海国吴越钱镠在位时)、南唐(958年—972年)、高丽(1275年前)虽然一般对内也称王,但存在类似的体制。

使用国家

南越

公元前214年,岭南百越之地纳入秦朝版图,不久后秦始皇去世,天下随即大乱,驻守岭南的秦朝官吏赵佗等图谋独立,便在公元前203年建立南越国。南越草创时尚未采用帝制,赵佗只称“南越武王”。汉高帝统一中原后,派陆贾册封赵佗为南越王。吕后临朝,汉与南越关系恶化,赵佗乃自称“南越武帝”,使用黄屋左[dào],命令称“制”,与汉朝无异。汉文帝即位后派陆贾再次出使南越,责备赵佗自立为帝之事,赵佗上表谢罪,表示不再使用帝制。但史载“南越其居国窃如故号名,其使天子称王,朝命如诸侯”,可见南越国是最早采用外王内帝体制的国家。   1983年在广州象岗山发掘的南越国第二代君主赵眜的陵墓中,出土了金印“文帝行玺”,可资证明。
到南越国第三代君主赵婴齐继位后,娶汉女邯郸[jiū]氏为王后,并藏起先帝玉玺,在国内也自称国王。但据《太平寰宇记》记载,三国时吴王孙权曾派吕瑜发掘赵婴齐的陵墓,其中有皇帝信玺、皇帝行玺等金印,可知赵婴齐未必完全取消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