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体

欧阳询创造的一种楷书字体
欧体,书体论术语,指欧阳询的书体,[1]由欧阳询创立于初唐时期,[2]欧体的字形表现为端庄整齐而不呆板,紧密刚劲而不显局促,具有独特的风格,成为后人学习书法的典范之一。[3]
欧阳询创造欧体的过程与隋唐书法史的流变历程同步并行。欧阳询深谙“六书”,在他的《三十六法》中,研究楷书结字规律体现了“六书”的理论体系,他关注了先秦时的石刻文字、秦代篆书汉代隶书,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行书、草书、楷书,这些都为欧阳询创造欧体提供了参照系。在初唐时期,欧阳询完成了欧体的形象建构。[2]欧体楷书的笔画比较细,方圆兼备。有的笔画还保留有隶书的特征。[4]欧体作为楷书中的一种,结构上“紧”“稳”“匀”。[5]章法上,欧体楷书的基本布局属于单点直线式,即字距相等,行距相等,字与字之间对齐,形成横向的行和纵向的列。[4]
欧体是雕版印刷者刊印的首选字体,学习欧体有助于练习者找到适合自己的书写风格。[6]欧体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塔铭》《皇甫诞碑》《虞恭公温彦博碑》等,存世墨迹传有《卜商帖》《张翰帖》等。[1]

命名

欧体,是书体论术语,指欧阳询的书体。欧阳询(557-641年),字本信,出生于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他在唐太宗时期担任弘文馆学士,官至太子率更令,因此被世人称为欧阳率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