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眉军

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军之一
赤眉军(公元18年—公元27年),是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军之一,因起义军会将自己的眉毛涂红来区分敌我,故称之为赤眉军,首领为樊崇[1][2]
西汉末年,土地兼并使农民破产,加上灾害和徭役赋税,百姓贫困流离。[2]始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篡位称帝,进行改革。天凤五年(公元18年),饥民樊崇在莒县发动起义,形成赤眉军。[3]地皇二年(公元21年),赤眉军在姑幕大胜王莽军,并逐渐发展到10万人。次年,赤眉军大胜王莽派出的太师王匡和更始将军廉丹率领的10万军队。此后,赤眉军乘胜转战东海,开始在黄淮平原活动,兵力到达30余万人。[3][1]更始元年(公元23年),另一只农民起义军绿林军攻克洛阳,击败王莽政权,建立更始政权。[1]赤眉军领袖樊崇等前往洛阳寻求合作,但遭排斥,绿林、赤眉两支农民军决裂。[4][1]更始三年(公元25年),赤眉军拥立西汉远支皇族刘盆子为帝,定年号为“建世”,准备进攻长安[1][3]恰逢更始政权出现内讧,更始政权中王匡张卬两位将领投降赤眉军,随赤眉军共同进攻长安。同年,赤眉军攻占长安,更始政权灭亡。[1]赤眉军占领长安后,军纪逐渐败坏,军民关系恶化。[2][4]建武二年(公元26年),长安粮食匮乏,赤眉军失去民众支持,前往陇西,但遭到割据势力隗嚣军和雪灾袭击,赤眉军被迫返回长安。长安城内粮食依旧匮乏,赤眉军再次放弃长安,返回关东。东归途中,赤眉军遭到刘秀军攻击。建武三年(公元27年),赤眉军投降刘秀,赤眉军覆亡。[4][1][5]
赤眉军由贫苦农民组成,内部依靠言辞互相约束,没有文书、旌旗、编制、号令等,纪律和命令都依靠口头传达。[1][6][3]其中职位最高的人被称为三老,其次为从事,再次为卒吏,而其他人一般泛称“巨人”。[1]历史学者赵文润认为,赤眉军在樊崇的领导下促进了农民革命的发展,消灭了部分地主官吏,有效的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7]历史学者田昭林认为,赤眉军缺少军事人才,从而缺乏正确的战争指导,也没有严密的军事组织,更没有建立根据地以保障军队的后勤供应,导致赤眉军走向失败。[3]

名称由来

赤眉军这一说法来源于成昌会战。公元18年,山东琅[]人樊崇发动起义,建立农民军,反抗新朝皇帝王莽的统治,此时这支军队并没有名称。公元22年,王莽派兵进攻赤眉军,双方在成昌(今山东东平东面)一带展开会战。在这次战斗中,樊崇耽心自己部下与王莽兵混淆不清,于是令自己部下都把眉毛涂红,从此这支起义军就被称之为赤眉军。[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