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崩

自然现象
山崩,是山坡上的岩石、土壤快速、瞬间滑落的现象。泛指组成坡地的物质,受到重力吸引,而产生向下坡移动现象。暴雨、洪水或地震可以引起山崩。人为活动,例如伐木和破坏植被,路边陡峭的开凿,或漏水的管道也能够引起山崩。有些山崩现象不是地震引发的,而是由于山石剥落受重力作用产生的。在雨后山石受润滑的情况下,也能引发山崩;而由于山崩,大地也会震动起地震。

词语解释

指悬崖、陡坡上岩石和砂土突然破裂、崩落的现象。晋陆机吊魏武帝文》:“夫日食由乎交分,山崩起於朽壤。”《宋书·五行志五》:“元康四年三月,蜀郡山崩杀人。”《东周列国志》第二回:“幽王笑曰:‘山崩地震,此乃常事,何必告朕。’遂退朝还宫。”参见“山崩川竭”。[1]

基本概念

根据定义,当大量诸如雪、冰、岩石或土壤等物质发生松动并以每小时200英里以上的速度飞流而下时,就发生了山崩。每隔10分钟,在地球的某个地方就发生一次山崩,但即便是用最敏感的仪器,科学家也没办法预测它什么时候、在哪儿发生。山坡愈陡,土石就容易下滑,山崩就愈容易发生。而在连续的大雨之後,雨水渗入地下,增加土石的重量与下滑力,组成山崩的物质包括整个岩体、岩石、岩屑或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