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署杂记

沈榜所著的中国古代史志书
《宛署杂记》是中国古代的史志书,共二十卷,成书于1593年。作者是沈榜(明),书中记载了明代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地理、风俗民情、人物遗文等资料,在北京史书匮乏的封建社会,它实际是宛平的县志,也是北京最早的史书之一。

成书背景

从沈榜的序言中可以知道至少到了明代,北京史志书还是很匮乏的。在为政的三年中,沈榜感慨作为首善之区的宛平县历来无志,他说自己在地方上干县官的时候,还能够看到一些文字资料,而到了京城的宛平则看不到像样的志书。因为没有志书,查阅起资料来,就感到无从下手,“茫然无可备咨询。”于是他就凡遇上事情,一一记录下来,从宣谕、政令到断片残简,民间掌故,都在他的收集范围之内,最后完成了此书。因是杂记题材,所以读起来,往往会让人感到很轻松很亲切。

内容简介

《宛署杂记》的特点不在于全面,而在于亲历亲记,这种记载,也不一定要准确得和正史一样,或者和档案一样,那样的话,读起来就没有了味道。只要它能够从一个侧面,传递出历史上北京生活的信息,那么它的价值也就足够了。有人说《宛署杂记》在记录上有所忌讳,这是正常的事情,就连正史也一样有忌讳。甚至档案也不是毫无忌讳的文字。几百年来,做史志者多有"上干宫禁,有齿马之惧;外涉部府,则有越[]之嫌"大多是见闻有据,又不得不议。人们所见到的史志书籍,总有不得客观,不见完美之感。”这不能怪沈榜他们,要怪就只能怪历史上关于文字的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