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oji

日本无线通信中使用的视觉符号
emoji起源于日本,在日语中被称为“[huì]文字/えもじ emoji”。最初是日本在无线通信中所使用的视觉情感符号,“絵”指图画,“文字”指的则是字符,可用来代表多种表情。在中国,emoji通常被称为表情符号。[1]
最早的一批emoji于20世纪90年代由日本公司软银推出。1999年,栗田穰崇(Shigetaka Kurita)为日本移动运营商 NTT DoCoMo 的综合移动互联网服务“i-mode”的发布设计了大约 200 张 12*12 像素的 黑白emoji 图片。2008年,iPhone面世。为了满足日本客户的需求,苹果在手机里加入了emoji键盘。之后随着iPhone的流行,emoji就这样在全世界掀起了热潮。[1][2]
emoji风靡全球,它几乎成为了一门新的世界通用语言,全世界约有90%的互联网用户会使用emoji。emoji的使用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的一部分,它们可以代替或补充文字,帮助人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同时,它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加:笑哭成为牛津词典2015年年度词汇;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MoMA) 将栗田穣崇创作176个原始emoji纳入馆藏;每年七月十七日被定为emoji之日。emoji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3]

词源定义

“Emoji”一词来源于日语——絵文字[emodʑi] ,其中絵[e]表示图片,绘画,文字[modʑi]表示字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