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底隧道

战时不暴露交通设施目标
水底隧道是修建于江、河、湖、海、洋下的供汽车和火车运输行驶的通道。它为铁路、城市道路、公路、地下铁道以及各种市政公用或专用管线提供穿越水域的通道,有的水底道路隧道还设有自行车道和人行通道。当交通线路跨越江河、湖海时,可以选择的方案有架桥、轮渡和隧道,但架桥有净空的限制,轮渡限制了通行量,为有效解决这些矛盾,水底隧道的优越性就凸现出来了。其特点是不受气候影响,不影响通航,引道占地少,战时不暴露交通设施目标。

简史

公元前2180~前2160年巴比伦修建了一条穿越幼发拉底河,从王宫到朱庇特庙的长约900米的人行隧道。近代水底隧道始建于英国。1807年英国在伦敦动工修建连接泰晤士河两岸的人行隧道,开挖时因无法克服泥水涌入隧道而被迫停工。直到1825年在法国工程师M.I.布律内尔指导下,初次采用盾构法施工,才于1843年建成第一条泰晤士河水底隧道。此后,英国等国不断发展盾构工程技术,至20世纪30年代以后,水底隧道建设有了迅速发展。近50年间,世界上修建的水底隧道总数几乎是在此之前百余年间修建的总和。至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上已有100多条水底隧道,其中道路隧道有60余条,一公里以上的铁路隧道有10余条。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修建的青函海底隧道,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铁路隧道上海黄浦江打浦路隧道为中国第一条水底道路隧道。台湾省高雄市过港隧道已于1984年通车。

修建条件

根据水道断面、水流状况、水文地质条件、两岸地形及建筑情况、水陆交通要求、城市总体规划、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等诸因素,对桥隧两种方案进行综合比较。通常在下述条件下宜考虑修建水底隧道:①航运繁忙,通过巨型船只较多,而陆上车辆流量大,又不容间断;②水道较宽,两岸地面高出水面不多;③两岸建筑物密集,不宜于建造高桥和长引桥;④城市总体规划上在该处没有修建桥梁的特殊要求(如通过易燃易爆危险品车辆),或要求铁路列车在地下运行以防止噪声;⑤工程费用和运营管理费用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