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韬奋

中国著名新闻记者、出版家
邹韬奋(1895年11月5日—1944年7月24日),出生于福建永安,祖籍江西余江县。本名邹恩润,幼名萌书,笔名韬奋,曾化名李晋卿、李尚清。中国著名新闻记者、报刊编辑、政论家、出版家。[1][2]
1921年,邹韬奋从上海约翰大学毕业。1922年,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编译“职业教育丛刊”。1926年接替王志莘担任《生活》周刊主编,从此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3]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倡导为读者服务,出版了许多进步书刊。1933年7月因受国民党迫害出国流亡,后赴苏联、美国进行社会考察,为《生活》周刊撰写了30多万字的国外通讯。1935年8月回国,11月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并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3月被迫出走香港,创办了《生活日报》及《生活日报星期增刊》,后被查禁;同年5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上海成立,邹韬奋与马相伯、宋庆龄、何香凝等人担任执行委员。同年11月23日,与沈钧儒等6位救国会负责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时称“七君子事件”。1938年被国民党政府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并任《全民抗战》杂志主编;10月赴重庆,宣传团结抗战,所办书店和刊物屡遭国民党当局查禁。1941年3月被迫出走香港;5月在香港复刊《大众生活》周刊,并任救国会海外工作委员会常务干事,曾与茅盾等人撰文提出坚持抗战、实施民主政治等主张。日军侵入香港后,邹韬奋于1942年1月转入广东东江游击区,11月辗转到达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1942年10月到达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1943年因患耳癌秘密返沪就医。1944年7月24日在上海病逝,终年49岁。1944年9月28日,中共中央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对其一生及其从事的事业给予高度评价。[1][4]
邹韬奋是中国现代进步新闻出版业的杰出代表,是继鲁迅之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典范。毛泽东对韬奋精神曾做过精辟的总结, “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5]1956年,上海市政府出资修复邹韬奋的故居,并建立了韬奋纪念馆。[6]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于1987年设立“韬奋出版奖”,这是中国出版界高层次、高荣誉的奖励。[7]2005年,经中宣部批准长江韬奋新闻奖,这是新闻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奖。[8]2009年,邹韬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9]2014年,邹韬奋成为唯一一位列入首批国家公祭日公祭烈士名录的新闻出版界人士。[10]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