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千帆

古代文史学家、教育家
程千帆(1913-2000)是中国著名的古代文史学家和教育家九三学社社员,被公认为国学大师。他在校[chóu]学、历史学、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批评领域均有杰出成就。程千帆原名逢会,改名会昌,字伯昊,四十岁以后号闲堂,斋名玄览斋。他的祖籍是湖南宁乡,老家在宁乡土蛟湖竹山湾(现改属望城县),后迁居长沙。程千帆1928年入金陵中学,193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他历任金陵中学、金陵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职。1978年,全国形势已开始拨乱反正的时期,有不少学者分别向好几所大学推荐程先生再出来工作,但那些院校的领导都不愿接受这位曾经的“右派”,只有时任南京大学校长的匡亚明获悉后当场拍板说要,并立即派人前去武汉接洽。此后,程千帆在南大工作20余年。他的主要作品有《文学发凡》、《文学批评的任务》、《文论要[quán]》、《目录学丛考》等。程千帆于2000年6月3日10时45分在南京因病逝世。[1][2]

生平概述

1913年9月21日(农历癸丑年八月二十一日)生于长沙清福巷本宅。家境比较贫寒,但却有非常丰厚的文学传统:曾祖父程霖寿,字雨苍,有《湖天晓角词》;伯祖父程颂藩,字伯翰,有《伯翰先生遗集》;叔祖父程颂万,字子大,有《十发居士全集》;父亲程康,字穆庵,有《顾庐诗钞》,是近代著名诗人和书家成都顾印伯先生的弟子,专攻宋诗,尤精后山。母亲姓车,名诗,字慕蕴,江西南昌人;外祖父车,字伯[kuí],侨居湖南,以书法知名当时。诗为其家学,幼承庭训,十二三岁即通声律,曾写诗呈请子其大叔祖和伯夔外祖批改。其叔祖的批语有“诗笔清丽,自由天授”之语,外祖的批语是“有芊眠之思,可与学诗”。儿童时代在其外家度过。
程千帆
1923年左右,因为军阀混战,长沙不易谋生,举家迁居湖北武昌,在武昌的五年中,曾短期进过武昌圣约瑟中学附属小学和汉口振华中学,但大部分时间是随其堂伯父程君硕先生学习,他是程千帆在古代文学方面的启蒙老师。在1928年秋天以前,程千帆的知识主要来自私塾。伯父名士经,是子大叔祖的长子,自幼才华出众,以早慧知名,十多岁就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文集《曼殊沙馆初集》。其伯父私塾名“有恒斋”,学过的主要经典著作有《论语》、《孟子》、《诗经》、《左传》、《礼记》、《文选》、《古文辞类[zuǎn]》、《经史百家杂钞》、《资治通鉴》,其中除《礼记》、《文选》外,都是通读的。也就造就 了程千帆扎实的文言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