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质体反射率

体现煤化程度的指标
质体反射率是镜质体(在绿光中)的反射光强度对垂直入射光强度的百分比。用油浸物镜测定其油浸中的反射率(Ro)测值精度较高、分辨力强,应用广泛。

正文

镜质体(在绿光中)的反射光强度对垂直入射光强度的百分比。反射率的测定是根据光电倍增管所接受的反射光强度与其光电信号成正比的原理,在入射光强度一定的反光显微镜下,对比煤光片中的镜质体和已知反射率的标准样的光电信号值而确定。可用干物镜测定其空气中的反射率(
),用油浸物镜测定其油浸中的反射率(
)。后者测值精度较高、分辨力强,应用广泛。
1932年,E.霍夫曼和A.詹克讷首先用贝瑞克线隙光度计对煤进行研究,发现镜质体反射率与煤级有关。随着测试设备的改进,反射率的应用不断扩大,成为研究煤的常规指标。煤中各显微组分的反射率都随煤化程度增高而增大,反映其内部芳香稠核缩聚程度增强。但镜质体为煤中主要的显微组分,其反射率随煤级的变化明显,且不受显微组分含量变化的影响,公认为很好的煤化程度指标,烟煤尤其如此。反射率对于研究煤化作用、煤分类、煤质评价、预测焦化产品质量和数量、研究生油气母质的成熟度、地热变化规律等有重要意义,近年又发展成为研究煤田构造应力场的一种手段。
中国煤的镜质体反射率与挥发分、碳含量等变质指标的关系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