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

中医脾胃系病证
呃逆(英文名:hiccup),古称“哕”,俗称“打嗝”“打呃”“打咯忒”,又称“哕逆”,是以胃气上逆,通过咽喉发出不由自主的、短而频、不能自制的冲击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1][2][3]
中医临床上,呃逆需分虚实、寒热。一般呃声高亢,音响有力多属实、属热;呃声低沉,气弱无力多属虚、属寒。实证往往发病较急,多因寒邪直中脾胃或肝火犯胃所致;虚证多因脾肾阳衰或胃阴不足所致。正常人在刚进食后,如果遇到风寒,或者进食过快,也可发生呃逆,不过多数是暂时的现象,也多数能自愈。[3]呃逆常见于西医学中的膈肌痉挛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等。[2][4]
该病的中医治疗原则是理气和胃,降逆平呃。[4]

定义

呃逆是胃气上逆,通过咽喉所发出的不由自主的短而频,不能自制的冲击声。唐以前称"哕",《类经·针刺类》曾记载“是古之所谓哕者,即呃逆无疑也。”《丹溪心法·呕吐》中也记载有“凡有声有物谓之呕吐,有声无物谓之哕。”“哕”多指呃逆和干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