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挚

三国魏文学家
杜挚(生卒年不详),字德鲁[1],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三国魏文学家[1]。杜挚善于文赋,初任司徒军谋吏,后举为孝廉魏明帝时除郎中令,转补校书郎,遂沉沧下僚,栖迟多年。杜挚因怀才不遇,遂作诗与同乡、时任荆州刺史的母丘俭,诗中以伊尹吕望管仲宁戚韩信郦食其朱买臣自比,欲求母丘俭[zhuó]引。母丘俭答以诗,劝其“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竟不予援引。杜挚不得升迁,卒于秘书任上[2]

轶事典故

甘龙、杜挚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课本上“商鞅舌战图”插图,是当时这次大辩论的写照。

史籍记载

《京兆杜氏宗谱·历代名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