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农奴制改革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1]
十九世纪上半叶,俄国还保留着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当时沙俄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双重压力,亟须通过改革缓和国内矛盾,应对外部挑战。[1]
1861年俄历2月19日(公历3月3日),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等17个文件,宣布废除农奴制,并于俄历3月5日颁布施行。主要内容包括:①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禁止地主买卖和交换农奴,允许农奴自由结婚、处理个人及家庭事务、自由选择职业。②农民可以通过缴纳赎金的方式获得土地。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赎买土地的费用比实际地价高出两三倍,绝大部分农民都无力承担。③重新设置管理农民的组织机构。沙皇政府在传统村社组织的基础上,将几个村社合并为乡。一个乡的人口从300到2000不等,名义上实施自治,实际上处于地方贵族权力严密控制之下。[1]
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俄国由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大转变。农奴制的废除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农民为获得土地而支付的巨额赎金成为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一项重要来源。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村的农奴经济逐步转换为资本主义经营,产业革命的进程也大大加速。然而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也是一次很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实质上成为了一次对农民土地和财物的掠夺。农民无力缴纳土地赎金,改革后无力独立经营,被迫租佃地主土地,而地主乘机将传统村社中的公有牧地、树林、草地等据为己有。农奴制改革后,农民暴动和骚乱事件有增无减。[1]

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