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窑

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窑
越窑(英文名:Yue kiln)是中国东汉晚期创烧的以青瓷为主的窑场。因唐代越州(今浙江绍兴)而得名,长期代表着青瓷的最高水平。窑址位于浙江慈溪上虞一带。[2][1]
越窑创烧于东汉晚期,它的出现促使日常用器由陶向瓷的转变。盛烧于晚唐五代北宋早期,唐代属越州管辖,故称“越州窑”,简称“越窑”。越窑作为南方青瓷的代表,逐渐占据中国半壁江山,并与北方邢窑所代表的白瓷,在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唐代“茶圣”陆羽更是高度评价越窑青瓷,他把越窑青瓷的釉色比作冰和玉,远在邢窑之上。北宋中晚期衰落,南宋中期停烧。20世纪后期,重新开始烧造。越窑青瓷烧造历史之绵长、影响范围之广泛,在中国历代窑口中可谓独树一帜。[2][1]

地理环境

唐、五代时最著名的青瓷窑场和青瓷系统。也称“秘色窑”。在越州境内(今浙江慈溪上林湖滨湖地区),故名。所烧青瓷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发现窑址已达二三十处,以鳖唇山东晋时期遗址最早,唐、五代到宋初时期的窑址尤多。唐代越窑青瓷已很精美,博得当时诗人的赞美,如,颜况“越泥似玉之甄”,许浑“越甄秋水澄”,皮日休“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等。五代吴越时越窑瓷器已“臣庶不得用”,作为吴越王钱氏御用及贡品。进贡瓷器动辄万件;入宋以后,贡瓷数量有增无已,一次进贡有多达十四万件者。越窑在南方浙江省绍兴,主要制造青瓷;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越窑的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
越窑位于浙江省,唐代越窑的烧造地主要集中在上虞余姚宁波等地,以后逐渐扩展,形成越窑窑系。按越窑器型和风格可分为初唐时期和中晚唐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