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华鳊

中国特有单批产卵型鱼类
四川华[biān](Sinibrama taeniatus,Nichols,1941),鲤科华鳊属鱼类,是中国特有物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地区,包括四川省峨眉、嘉定、苏稽等地,常见于江河的干流。

形态特征

背鳍iii-7;胸鳍i-14~15;腹鳍i-8--9;臀鳍iii-18—20。背鳍前鳞21~23;侧线鳞54(10-11)/(5-V)57。第一鳃弓鳃耙数,外侧12~18,内侧15~19。下咽齿3行,2. 4. 5~4. 4. 2或2.4.4~ 5. 4. 2。脊椎骨4+37+1。鳔2室,前室较短;后室长,末端圆,后室的长度约为前室的1.5--1.8倍。腹腔膜白色。肠长为标准长的1.1~1.5倍。标准长为体高的3.3~3.5倍,为头长的4.1~4.3倍。为尾柄长的6.5--7.2倍。为尾柄高的8.7~8.9倍,为体厚的6.2~7.2倍。头长为吻长的3.4~3.9倍,为眼径的3.4~3.9倍,为眼间距的2.8-- 3.0倍。为体宽的1.4--1.7倍,为尾柄长的1.5~1.7倍,为尾柄高的2.1~2.1倍。为口宽的3.3~3.4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2-1.3倍。体侧扁,稍低,背部轮廓呈弱弧形,胸部圆,腹部轮廓弧形。腹鳍基部至肛门前有明显的腹棱。头短小,略呈三角形,背部较平直,在鼻孔前方有一凹陷。吻短,前端圆钝。口端位,口裂倾斜,后端伸达鼻孔下方。上下颌几等长,唇稍厚。无须。眼较大,位于头部近前端,眼后头长约等于吻长和眼径之和,眼间头部稍圆凸。鼻孔位于眼前缘上方,离眼前缘较近,鼻孔前缘约在吻部的中点。鳃耙粗短,呈锥形,末端钝,排列稀疏,最长鳃耙不及最长鳃丝的1/2。咽齿稍侧扁,末端呈钩状。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后上方,至吻端距离小于至最末鳞片后端的距离,末根不分枝鳍条为光滑硬刺,较短。外缘平截。胸鳍短,末端圆。后伸不达腹鳍基部,相距约3~4个腹鳞。腹鳍短小,后伸不达肛门。臀鳍短不及尾鳍基,外缘稍内凹,基部较长,其长度大于腹鳍起点至臀鳍起点之间的距离。尾鳍叉形,末端尖,最长鳍条为中央最短鳍条的2.0倍左右。尾柄较长,侧扁。肛门紧靠臀鳍起点。鳞片较大,侧线完全,在胸鳍上方向腹面稍弯,到肛门后上方折转向上伸入尾柄中轴。腹鳍基部有一腋鳞,较厚。腹鳞稍小于侧线鳞。生活时身体上半部呈浅灰黑色,下半部色浅,灰白色。腹部白色。侧线上方有一明显的黑色纵带,前端从眼后缘直达尾鳍基部,紧靠黑色纵带之上方有一条窄而明显的白色纵带纹。背鳍和尾鳍灰黑色。其余各鳍灰白色。个体小,数量较少,经济价值不大,生长较慢。

繁殖

四川华鳊的繁殖时间主要集中在4~5月份,最小性成熟雌性个体体长70 mm,体重7.1 g;最小性成熟雄性体长为65 mm,体重为4.5 g。四川华鳊种群性比(雌︰雄)为1.00︰1.57,主要由4个年龄组组成,其中1龄个体数量占绝对优势。性成熟系数4~5月份最大,同期丰满度最小。卵径(1.05±0.17)mm,大小分布呈单峰型,为单批产卵型鱼类。绝对繁殖力(2 734±258)粒,相对繁殖力为(236±20)粒/g,绝对繁殖力随着鱼体长、体重增长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