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林窑

宋代八大窑系的建窑系窑址之一
遇林亭窑址位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西北部,面积达6万余平方米,是我国宋代八大窑系中的建窑系窑址之一。

窑址简介

1958年全国文物普查被发现后,于1961年5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发掘地段内,发掘清理了宋代两座半地穴平焰斜面龙窑,其中一座长73.2米,另一座长达113.1米。两座窑基宽均为2米。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古窑址之一。经发掘出土大量宋代黑釉、青釉瓷器及窑具标本。发掘资料表明,遇林亭窑址的瓷器产品以“茶盏”类茶具为大宗,并普遍存在精、粗兼备,黑釉、青釉瓷器并烧的现象,出土了大量的釉色甘黑发亮、古朴美观的建盏,内有明晰艳丽的兔毫纹。特别重要的是发现了一批“描金、银彩”的黑釉瓷碗,在中国乃至世界同类窑址中属首次发现,在国际传世品中极为罕见。
遇林亭窑产品在国内传世品中极为罕见,而在日本根津美术馆——德川美术馆编的《天目》一书中,却 收录了多件这类黑釉瓷碗,其中有描金彩“寿山福海”,图之上圈还书写有朱熹的“武夷棹歌”诗词之句。其特征与遇林亭窑址产品如出一辙,从而说明早在宋代,遇林亭窑产的精品也开始用于外销、走向世界。
遇林亭窑址出土“金彩飞鹤纹碗”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