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子马

宋人对金军主力两翼骑兵的称呼
拐子马是宋人对金军主力两翼骑兵的称呼,是指金朝编制的精锐骑兵。[1][2][3]
拐子马作为一种战术和阵法,在金军对宋朝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金国女真用兵之战术,常以步兵作正兵,而倚仗左、右翼骑兵(即拐子马”)作迂回侧击,用以对敌军包抄突击。但后人对拐子马这一词义出现很多争议。[1][3]

名称由来

“拐子”一词是北宋人的习用语词,其意思是左右两边或者左右两翼。设置在正面大阵两翼的骑兵部队,北宋人称之为拐子马阵。后来,宋人就作为对金军主力的两翼骑兵用“拐子马”来称呼,它其实就是指金朝编制的一支精锐骑兵,用以对敌军实施迂回包抄而后突击。[1][3]
南宋张棣《金虏图经》:“虏人用兵专尚骑,间有步者,乃签差汉儿,悉非正军虏人”一句,与汪若海所说的“拐子马”“皆是女真充之”一致。“其临大敌也,必以步军当先,精骑两翼之”则是宋人称其为“拐子马”的原因。结论是:南宋时“拐子马”是宋人对金军主力骑兵的称呼。他们被放置在两翼,用以对敌军迂回包抄而后突击。总的来说,他们属于一种轻型或中型骑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