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战争

明治维新平定鹿儿岛士族反政府叛乱的战役
西南战争发生于日本明治十年(1877年)2月至9月,是明治维新期间平定鹿儿岛士族反政府叛乱的一次著名战役。因为鹿儿岛地处日本西南,故称之为“西南战争”。西南之役的结束,也代表明治维新以来的倒幕派的正式终结。[1]
明治十年(1877年)1月29日夜里,私学校党袭击鹿儿岛的政府机构,夺取了政府本来打算运到县外的弹药,西南战争爆发。萨摩方面出动了约两万人,官军方面出动了约四万六千人。9月24日,西乡隆盛在城山战役中负伤,随后自杀身亡,西南战争宣告结束。鹿儿岛县令大山纲良也因援助西乡军被斩首。[2]

背景

地方势大

明治初年,日本虽然成立了以天皇为最高权力中心的政府,但日本尚未完成中央集权体制,从旧代延续下来的274个藩仍然保持着独立的军队、财政和领国内的统治权,明治政府对国内的控制力极为薄弱。当时的明治政府面临着三方面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