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鼓楼,是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中心区。[2]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鼓楼,为明代南京城的报时台,而且鼓楼位于13座城门中心地带。古代里坊制城市实行宵禁,早晚击鼓为启闭坊门的信号,[3]迄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2]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玄烨为根治黄河、整顿吏治,到达江宁登上鼓楼城台,将“圣谕”刻石树碑于鼓楼城台正中,并建楼保护。民国初年,南京鼓楼进行了许多改建、加建。1923年,随着城市道路系统的改造,整个鼓楼被围成了一个街心公园,鼓楼公园成立。现今的南京鼓楼建筑主要由上部清代碑楼、下部明初城台两部分组成,上部为木结构的碑楼建筑,下部为砖结构的楼座,成城阙状。[3][4]一层占地面积189平方米。楼内设楼梯,下部为展陈、茶座,上部楼层用作贵宾接待,城台高9米,下长44.5米,宽22.8米,占地面积为1024.6平方米,上长43.8米,宽22.6米,面积为990.5平方米。[4]南京鼓楼南北两面各有拱门3个贯穿前后,供人们行走。两边拱门内侧各有两个藏兵洞。[3]
南京鼓楼江苏省保留完好的重要鼓楼建筑实例[2],1957年8月30日被列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9年正式对外开放,至今已有60多年。[5]2009年南京鼓楼又申报了国家级保护单位。[4]

历史沿革

1365年,朱元璋南京设太史监,专门观天象,而古时的观天象与国家政治紧密关联,地位非常高,明太史监首任太史令,就是朱元璋身边著名的谋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刘基。次年,南京明城墙开始建造,据史书记载,“上命基补新宫于钟山之阳……故筑新城五十余里”,专家认为明城墙由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参与设计,刘基正是城建规划的总设计师。南京明城墙有内十三、外十八之说,即内有十三座城门,外有十八座城门,现存南京明城墙为应天府即京城,城门计有13座,而鼓楼就建在城市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