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陵原

西安市东南方向的一块黄土沉积台地
少陵原,汉代时称鸿固原,又有凤栖原之称[1],处于[chǎn]河以西、潏河以东,是西安市东南方向的一块黄土沉积台地[2]
汉宣帝葬于此[yuán],陵名杜陵,改称杜陵原;因宣帝许皇后葬在杜陵之南,陵墓较小,古时少小通假,又称少陵原。南起引镇,北抵陆家寨的广大塬面,海拔470米~630米,高出潏、浐河80米~150米,以西北—东南向展开,宽6千米~10千米,塬面开阔,间有洼地,形成起伏,由东南向西北阶梯状倾斜,明显分为三级,一级台塬面海拔470米~500米,二级540米~570米,三级580米~630米,各级之间以陡坎相接[3]
2019年—2020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少陵原区域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发掘了三座规格巨大、形制特殊、结构完整的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出土了土雕建筑、壁画以及彩绘陶俑等,是截至2023年发现的十六国时期最大的墓葬,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4]

建设背景

少陵原原名杜陵,亦称杜陵原,因坟较小(古代“少”、“小”二字通用),故又称少陵原。现在少陵原泛指两河之间的地区,南起引镇,北到陆家寨。长约1.8万米,海拔470-630米,高出河面80-150米,北望长安,南接秦岭,地势高亢,视野开阔,整个原面呈阶梯状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