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窑青瓷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
越窑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青瓷窑系,其釉色类玉、类冰,造型精美,器物众多。越窑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原始瓷生产,东汉时,越窑烧造出成熟的青瓷,嗣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发展时期,隋、唐、五代的全盛期,至北宋中期渐趋衰落。越窑瓷器除了行销全国各地以外,自唐代起,大量外销亚、非各国,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1]
越窑青瓷,以胎质细腻、造型典雅、青釉莹莹、质如碧玉而着称于世。越窑青瓷在初唐时胎质灰白而松,釉色呈青黄色。晚唐时胎质细腻致密,胎骨精细而轻盈,釉质腴润匀净如玉,釉色为黄或青中含黄。五代越窑青瓷胎质细腻,胎壁较薄,表面光泽,胎色呈灰或浇灰色,釉质腴润光亮,半透明,釉层薄而匀。五代时期,越窑的釉色,前期主要以黄为主,后期则主要以青为主。[1]
越窑的装饰特征具有四个特点,其一是刻与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线条富有变化,具有层次感;其二是从刻划线条的交错现象来看,是先划后刻,即先在坯体上划出纹样,然后再紧挨纹样的轮廓外侧刻出一道粗线条;其三是花纹布满整个碗、盘、盆的内壁,往往在内底刻划盛开的荷花,周壁刻划荷叶;其四是在碗、盘、盆的口沿上刻四曲,成四等份,曲较浅,曲下外壁划粗棱线,此种装饰技法一直沿用到五代[1]
越窑青瓷成熟后,产品在全社会被广泛接受,产业不断扩大,产区覆盖浙江全省,并迅速辐射到周边广大地区,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为后来的“南青北白”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一直成为中国瓷器的重要窑系之一。越窑长期积累的工艺和技术,对后起的制瓷业,如龙泉窑、南宋官窑、耀州窑等,有着无比深远的影响。[1]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