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十堰市下辖县
竹溪县(Zhuxi County),别名武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十堰市下辖县[6][1],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边陲[4],属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2],与陕西平利镇坪旬阳重庆市巫溪县、湖北省的竹山县相邻[3],总面积3310.52平方千米[4],下辖11个镇、4个乡[7]。截至2022年,全县户籍人口345569人。县人民政府驻竹溪县北大街41号[13]
竹溪县地处秦岭东槽区东段南缘、大巴山脉东段北坡,是典型的高山地区,整体西南高、东北低[3]。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4.1℃,年平均降水920.1毫米[3]。是汉江最大支流堵河的源头[15],有着大小河流197条,年平均径流量22.5亿立方米,竹溪河为县内主要河流之一[4]。县境在五帝时期(公元前3500~前2000年),为三苗族西北领地[16][4]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划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武陵县(竹溪地)属汉中郡[4]明宪宗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正式建立竹溪县,属郧阳管辖[4];于1950年县域划归湖北省人民政府,自1994年竹溪县属十堰市所辖至今[7]
竹溪县以茶叶为全县第一支柱产业,构建了“一统三分、南烟北茶”的产业格局,有着“中国茶叶之乡”称号[17][18];县内还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县,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等,特色经济作物烤烟魔芋黄莲等,是“中国黄连之乡”“中国魔芋之乡”[8][19]第二产业则以大健康产业为主导产业,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水产业、新能源、农特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为支撑产业,建成了绿色低碳发展体系[20],有着竹溪工业园区、湖北竹溪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21][22][23]。而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贸易、交通运输、通信和国内旅游为主导产业,创成了全域景观、诗意田园的中国候鸟旅居县[8]。截至2022年,全县生产总值114亿元,三次产业比值为26.6:25.8:47.6[8]
竹溪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庸巴文化的发祥地[24],县内孕育了汉民族文化“活化石”的向坝原生态民歌,还有着“汉剧之母”“京剧之祖母”的汉调二黄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此外,县内还有着竹雕、木雕刺绣、香包、陶钗、剪纸等民间工艺和龙灯、船灯、狮子、蚌壳等民间玩艺[4]。是鄂、渝、陕三省要冲[4],先后荣获“交通建设先进县”、“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等荣誉称号[15]。还获得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24],有着国家AAAA级景区龙王垭茶文化旅游区、国家AAA级景区偏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楠木寨旅游区等[12]

名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