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镇

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蓝田镇
蓝田镇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位于天柱县城的东北部,有东出湖南的捷径天--芷公路穿镇而过。自然条件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依山傍水,交通便利,人杰地灵。全镇总面积153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1个居民,416个村民小组,7335户,总人口3.28万人,侗族人口占70%.另有30%的苗族汉族。蓝田镇有耕地23987亩,属温暖农业区和温和农业区气候.农作物以稻谷、小麦、玉米、红薯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油菜、花生。蓝田镇享有“中玉之乡、歌舞之乡、油菜之乡”誉称,环境优雅、气候宜人。其万亩大坝是全省22个万亩大坝之一,是天柱县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

地名溯源

在很早以前,蓝田这个地方根本没有人烟,到处古树参天,全是原始森林;狼[háo]虎啸,处处皆闻。约于唐末宋初,因社会变迁,才有人陆续到此居住。而最早进入蓝田的某人,发现这一带周围群山环绕,中间一片平阳,两条清悠悠的小河,由西、北两方流来,汇集一起再向东缓缓流去。平川中苍松翠柏,格外茂盛;杂花野草,分外葱绿,确实是个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的好所在。于是,他一家就在这里搭蓬垦田住了下来。
他在平川的中下部开了一丘田,先是几挑、十几挑,由于班传班,辈传辈,人越发越多,田也就越开越宽越长,最后竟开成宽十余丈、长达百余丈的罕见长田,将一个平川分为上下两截,其它陆续至此落居的人们路过这里,均要绕田坎而行,久而久之,人们就称为“拦田”。不知又过了好些年后的一天晚上,也不知什么原因,一夜之间,这家老小十数人全然不见,不知去向,田也就自然荒芜了下来,几年时间,满田全是人多高的野荸荠和光棍草,人们路过时均叹道:“好好一丘拦田,竟变成了一丘‘兰’田”。由于荒芜时间一长,这丘田的泥脚也就越深,后人们去耕种,好些地方连人带牛均可陷入泥潭里去,死于非命的不乏其人;在那一段时间里,人们均戏之为“难田”。后约到清顺治(1650年)左右,这丘田才落到一位姓王的手中,将其管理得焕然一新;每年谷子打完,梨耙一过,便围水养鱼过冬。至清乾隆二十五(庚辰)年,马仕升署理天柱县时,一日视察来到蓝田,见此田又大又长,碧水粼粼,波光浪闪,田中群鲤追波逐浪,空中紫燕翱翔,万里碧天,四周山环水绕,山上雀鸟呜唱,一行顿觉神清气爽,格外喜欢,遂问随从道:“此地何名?”,随从答曰:“最早叫‘拦’田,因田长而得名,后又曾叫‘兰’田和‘难’田等,据说有一年此田稻穗上曾长出过双穗稻”。马大人随口道:“双穗稻,吉兆也,多好一个地方,怎么叫‘拦’、‘兰’、‘难’这些难听的名字,应将其中的‘兰’改为‘蓝’才名符其实呀!”,从那以后,这里才以“蓝田”定名。

经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