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码

表达信息的图形标识符
条形码(barcode)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1]具有输入速度快、可靠性高、采集信息量大、灵活实用等特点。[7]
条码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乔·伍德兰德(Joe Wood Land)和贝尼·西尔佛(Beny Silver)两位工程师就开始研究用代码表示食品项目及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并于1949年获得了美国专利。[8]1952年,美国人伍德兰德(Woodland)和希弗尔(Silver)申请了全方位条形码符号技术的专利。[9]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有了条形码技术的早期应用,如将条形码标识在有轨电车上。[10]1973年,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建立了UPC(Universal Product Code)条码系统,并全面实现了条码编码及其所标识的商品编码的标准化。[8]1974年,美国俄亥俄州特洛伊(Troy)的一家超级市场安装了一台可以读取通用商品条形码的读码机,[11]这标志着条形码技术应用的开始。[9]1991年4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代表中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和标准化解决方案。[10]1994年,日本Denso公司研发出了QR Code,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矩阵式二维码。[12]20世纪90年代后,射频识别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而兴起,[13]其改变了条形码技术依靠“有形”的一维或二维几何图案来提供信息的方式,通过芯片来提供存储在其中的数量更大的“无形”信息。[14]2005年2月,EAN和UCC正式合并更名为全球第一商务标准化组织(GS1)。[10]
不论是采取何种规则印制的条形码,都由静区、起始字符、数据字符与终止字符组成。有些条码在数据字符与终止字符之间还有校验字符。[4]按码制分类可分为UPC码、EAN码、交叉25码等,按维数分类可分为一维条形码、二维条形码、多维条形码等。[2][3]条形码可以标出物品的生产国、制造厂家、商品名称、生产日期、图书分类号、邮件起止地点、类别、日期等许多信息,因而在商品流通、图书管理、邮政管理、银行系统等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15]

历史沿革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