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夫

民国时期政治人物
陈果夫(1892年10月27日—1951年8月25日),名祖焘,字果夫,浙江吴兴东林镇人,民国时期政治人物,是国民党右派[1][4][5]
陈果夫幼年时跟从大姑父识字,后入私塾。1905年,他跟随叔父陈其采湖南,入明德小学读书。1907年,转入浙江陆军小学堂。1910年,他受叔父陈其美影响,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赴武昌参加革命军。曾在上海投机买卖,为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经纪人。1924年,被蒋介石招往广州[2]1926年,陈果夫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任中央组织部代部长。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陈果夫担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部长、监察院副院长、江苏省政府主席等职。1929年,与其弟陈立夫成立中央俱乐部(CC系)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a]进行反革命特务活动。陈果夫在国民党第四、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举为中央执行委员、第四届常务委员和第五届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是国民党统治中枢的核心人物之一。此后,历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三处主任、国民党中央政务委员会主席、中国农民银行行长、中央合作金库理事长、中央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1948年,国民党败退,陈果夫去往台湾。1951年8月25日,陈果夫因肺病逝世于台北[1][3][4]
陈果夫从1933年10月到1937年主政江苏四年。在政治上实行甄审县长制度、改革行政督察专员制度、抗战前合署办公与提高行政效率;经济上复兴江苏农村经济,倡导合作化运动;水利建设上修筑六塘河,兴办导淮入海工程;推行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创设江苏医政学院;社会生活上开展禁烟运动,发展救济事业等。[7]陈果夫一生兴趣广泛,写有多篇小说、电影剧本和40多首歌曲等。[4]1952年,台湾出版《陈果夫先生全集》共10册。[4]蒋介石曾评价陈果夫“资性弘毅,志行纯笃,继承革命家风,效忠三民主义,越四十年如一日”。[8]《著名民族档案》中记载,以陈果夫兄弟二人组建的CC系,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中最腐朽、最反动的部分,其罪恶活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特务活动等各个方面。[9]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