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钦顺

明朝中期哲学家、官员
罗钦顺(1465年—1547年),字允升,号整庵,江西泰和(今属江西)人,明朝中期哲学家、官员、“气学”代表人物之一。明中期时,罗钦顺举一人之力,与蔚然成派的阳明心学分庭抗礼,时称“江右大儒”,后世学者视其为“朱学后劲”。[1][2][3]
罗钦顺出身于仕宦门第,自幼聪颖尚学。明弘治六年(1493年),罗钦顺举进士,在廷试中获得一甲第三名后授翰林院编修一职。十年后升任南京国子监司业,与当时名儒章枫山一起整肃太学。后因得罪权宦刘瑾,罗钦顺于正德三年(1508年)被削职为民。两年后,刘瑾被诛,罗钦顺得以官复原职,不久后调任南京太常少卿,又升南京吏部右侍郎,任满后改任吏部左侍郎。明世宗继位后,罗钦顺升任南京吏部尚书,并受命编[zuǎn]《武宗实录》。嘉靖二年(1523年),罗钦顺因父亲逝世而返乡丁忧。三年期满,朝廷先后以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召罗钦顺回朝,但其坚辞不就。嘉靖六年(1527年),罗钦顺告老还乡,闲居二十余年,潜心学问。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罗钦顺逝世,终年八十三岁,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庄。[4][5][6]
罗钦顺的思想,一方面继承了明初以来理学理气论发展的趋向,最后从理学的理气论发展为一种气本论的形态。另一方面,他对佛教和宋代以来心学的发展,特别是当时盛行的白沙、阳明心学,从理学的立场上给予了强烈的批判。[3]罗钦顺存世作品有《整庵存稿》和《困知记》,其中《困知记》是其哲学思想的主要体现。[7][8]明代的朱子学发展到罗钦顺,成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思想不仅在当时国内有较大的影响,也影响着日本朝鲜等朱子学派的学者。[9]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评价罗钦顺:“德行如浑金美玉,不愧是圣人之徒”。[10]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