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袖舞

中国京剧的特技之一
水袖舞,是中国京剧的特技之一,包容了戏曲和舞蹈的成分,是中国传统古典舞蹈中一个非常具有艺术特色的舞蹈形式,具有悠久的舞蹈历史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在舞蹈形式中的传承。[1][2]
戏曲中的水袖舞源于古代原始歌舞,也受到古代宫廷歌舞的影响,[3]戏曲舞蹈继承了周代就有的“以舞袖为容”的“人舞”和盛行于南朝及隋唐的白纻舞等以舞袖为主的“长袖善舞”的传统,引申出了水袖舞姿。[4]水袖有抖袖、掷袖等数百种姿势,以及甩、掸、拨等10种基本动作。[1]演员在舞台上对水袖的娴熟运用,既能给观众带来直观的视觉享受,也能够塑造剧中人物形象,增强戏曲的艺术力和感召力,起到为表演增色的作用。[3]
水袖舞的代表戏剧有《烟花泪》《引路》《锁麟囊》等。[1][4]

发展演变

戏曲中的水袖舞源于古代原始歌舞,也受到古代宫廷歌舞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得到创新与发展。[3]早在中国的周朝时期便有“帗舞”这一手执丝绸挥动起舞的祭祀舞蹈,而在一些出土的周朝文物中对几次场景的描绘都有手执丝绸舞动的舞者,而这类舞蹈虽然看似和水袖舞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无论是从这类舞蹈的手臂动作还是舞者的舞姿等多方面来看,在细微处都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因此可以看出,最早在我国的周朝时期便已经有了初期的水袖舞这一舞蹈的形式。而水袖舞真正的发展则是在汉代,这一发展源于统治者审美思维的转变,在《西京杂记》中便有对汉高祖刘邦宠姬戚夫人舞姿“翘袖”和“折腰”的描述。到了唐朝则是水袖舞开始盛行的时期,玄宗时期梅妃以一曲惊鸿舞被唐玄宗冠以梅精之称,而惊鸿舞便是水袖舞而定的一种形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