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字螺

凤螺科蜘蛛螺属的一种软体动物
水字螺(学名:Lambis chiragra),别名笔架螺,[2]是凤螺科蜘蛛螺属下一种软体动物[1]因壳体向外伸出6支强大的棘状突起,[3]从外形看很像一个汉字“水”,故称“水字螺”。[2][6]水字螺广泛分布于热带太平洋诸岛及印度洋的东北部,[4]通常生活在低潮线附近岩礁和珊瑚礁间的沙质海底上,栖息深度在25米以上。[5][6][7]
水字螺壳体较大,壳质坚厚,[3][9]壳高约250毫米(含棘高),宽约143毫米(含棘宽),螺层约9层,壳顶尖细,呈塔状。[10][3]其壳体表面呈黄白色,密布紫褐色斑点,[3]内壁橘红色或肉色,[6]整个壳面刻有弱的螺纹。[3][11]其是一种植食性的海洋贝类,多以水体中的小型植物和藻类为食,[8]活动能力弱,其壳表面常附生其他生物。[2]
水字螺种群资源相对丰富,几乎全年均可捕捞。[4][11]其在原产地是一种可供人类食用的贝类,[8]因其贝壳造型奇特美观,也常被作为装饰品、工艺品出售。[2][8]中医认为,其壳可入药,[4]有制酸止痛、清热解毒之功效。[5]另外在日本冲绳县,当地人会将水字螺挂于屋檐下,有防火之寓意。[12]

命名与分类

1758年,瑞典生物学家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é)较早描述了水字螺。[1]而该物种的中文正式名,则是由于其壳体从外形看很像一个汉字“水”,故称“水字螺”。[2][6]历史上,由于蜘蛛螺属“Lambis”的学名曾发生过多次异动,如被命名为“Pterocera”“Harpago”等,故水字螺的学名也发生过多次变动。此外,其也曾被林奈划分到凤凰螺属(Strombus)下。[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