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入门

明代李梴著写的医书
《医学入门》,中医全书。8卷,卷首1卷。明李梴(健斋)撰。[1]刊于万历三年(1575年)。此书以《医经小学》为蓝本。用歌赋形式为正文,以注文补充阐述。内容有医学略论、医家传略、经络脏腑、诊法、针灸、本草、外感病、内伤病、内科杂病、妇人病、小儿病、外科病、各科用药及急救方等。其中“历代名医姓氏”载明以前名医215人。诊法重视脉诊与望诊,并强调问诊重要性。主张初学者必先学会问诊,列举了应询问事项55项。本草2卷,按药性的寒凉温热及其效用,把900余味药分为治风、治热、治湿、治燥、治寒、治疮、食治7门,药味分类明晰,简明实用。书中除引录各家学说外,并附己见。

成书背景

[chān]编撰《医学入门》之动机,据该书“集例”所说,“因病陟医,苦无统要入门”,认为王叔和脉经》、李东垣《药性》等书,虽内容甚好,但“各自成[zhì],有所不便”,《伤寒论》、《类证活人书》等虽内容甚佳,但“非幼读不能成诵”,而“《医经小学》法全辞略,真可以入门也,而《局方》又有所未备,且意太简古,学者亦难了悟”。于是闭户四年,“寓目古今方论,抢其要,括其词,发其隐,而类编之,分注之,令人可读而悟于心,临症应手而不苦于折肱”(《医学入门·引》)。

流传版本

现存明万历三年(1575)初刻本、清光绪十八年(1892)翰宝楼刻本、光绪二十四年(1898)翰文堂刻本、日本元和三年(1617年)刻本、民国二年(1912)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等版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