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是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市火焰山上的一处石窟寺遗址。它位于木头沟西岸的悬崖上,共有83个洞窟,目前还保存着57个。其中有40多个洞窟壁画,总面积达到1200平方米。这是吐鲁番地区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之一,也是新疆境内较大的佛教石窟寺遗址之一。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最早始凿于南北朝后期,经历了唐、五代、宋、元等长达7个世纪的历史。在高昌回鹘时期,它是该地区佛教的中心,曾是高昌王的王家寺院。然而,随着高昌王室东迁和伊斯兰教的传入,佛教逐渐衰落,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也在异教冲突中受到了破坏。
1982年2月23日,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被中国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它还被吐鲁番市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一荣誉的授予进一步强调了该遗址的重要性和保护价值。

历史沿革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位于吐鲁番市东45公里火焰山下,木头沟西岸的悬崖上。凿有洞窟83个,现存57 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经历了形成——繁荣——衰落的过程。第17、18两窟,为公元6一7世纪南北朝后期开凿的。第16号窟凿于中唐。第20号窟壁画,绘制有回鹘高昌王和王后的图象。第33窟后壁,有一幅表现佛[pán]后众弟子默立举哀的致意图。第38窟,是反映古代摩尼教生活情景的洞窟。第51号窟,建于回高昌时期。第69窟,是第20号窟的窟中之窟。第82、83号窟,是公元10--11世纪高昌回鹘王国强大时期,专为佛寺高僧修建的小型纪念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