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侧褶蛙

蛙科侧褶蛙属的一种蛙类
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又名黑斑蛙、青拐子等,[4]蛙科侧褶蛙属的一种动物[12],广泛分布于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中国等国。[3][9]其主要栖息在平原或丘陵地区的水田、水沟、池塘、小河、沼泽,海拔2200米以下的山地,以及多种类型的林地中,[3][6]中国稻田区一种主要经济蛙类,在防治虫害、保证农业丰产方面有较大作用,常被人们称为“护谷虫”[9]
黑斑侧褶蛙雄蛙体长50~70mm,雌蛙体长40~90mm,眼大而突出,不同个体体背颜色差异较大,上有不规则黑斑及条纹,体和四肢腹面为一致的浅肉色或带微红色。[3][9] 雌性体长和体重显著大于雄性[9]。成蛙主要以蜘蛛等小型动物及多种有害昆虫为食物,蝌蚪主要吃植物(藻类等)[9][10]。白天隐匿在农作物、水生植物或草丛中,黄昏和夜间活动,还具有冬眠行为[3][9]。其生活史包括了卵、蝌蚪、成体三个阶段[9]繁殖季节通常为3月下旬至6月,中国南方种群较早、北方种群稍晚。[3]
黑斑侧褶蛙对环境敏感,可作为反映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另外其也是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较理想的实验动物,具有数量多、易捕捉、无毒害、价格低的优点。[11][9]
2009年,《中国动物志》记载黑斑侧褶蛙为中国分布最广泛的两栖动物之一。[12]但在部分区域其种群数量存在一定下降趋势[6],导致此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市场消费、水质污染、土地过度开发等。2020年,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无危(LC);也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脊椎动物卷》(两栖类),等级为近危(NT)。[11][12][6][8]

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