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体

Camillo Golgi发现的细胞器
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Golgi boby)是由大泡、小泡、扁平膜囊3种成分组成的一种有极性细胞器[1]又称高尔基器(Golgi apparatus)或高尔基复合体(Golgi complex,GC),[2]是一位意大利医生Camillo Golgi利用“金属浸染”的方法于1898年在猫头鹰和猫的神经细胞中首先发现。[3]
高尔基体主体部分由膜包围的多层扁平膜囊组成,扁平囊腔中央较窄,周边较宽,3-10层扁平膜囊平行排列在一起形成一个扁平膜囊堆,整个高尔基体由若干个扁平膜囊堆构成。[1]高尔基体中小泡数量较多,覆有外衣或无外衣,散布于扁平囊周围,常见于形成面。大泡数量小于小泡,多见于扁平囊的分泌面,可与之相连,也称分泌泡。[2]
高尔基体通常以网络状结构出现,常围绕中心粒分布,[3]它有两个不同的面,与细胞蛋白质合成和分泌途径的方向有关,不仅是分泌物质加工修饰的场所,还是蛋白质分选的主要部位。[1]高尔基体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其主要功能、数目和分布也不同[2],主要有形成和包装分泌物,蛋白质和脂类的糖基化,蛋白质的加工改造,细胞内膜泡运输等功能。[2]

历史发展

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 Golgi bodies )是由许多扁平的囊泡构成的以分泌为主要功能的细胞器。又称高尔基器或高尔基复合体;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称分散高尔基体。最早发现于1855年,1898年由意大利神经学家、组织学家卡米洛·高尔基(Camillo Golgi,1844-1926)在光学显微镜下研究银盐浸染的猫头鹰神经细胞内观察到了清晰的结构,因此定名为高尔基体。因为这种细胞器的折射率细胞质基质很相近,所以在活细胞中不易看到。高尔基体从发现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中一半以上的时间是进行关于高尔基体的形态甚至是它是否真实存在的争论。细胞学家赋予它几十种不同的名称,也有很多人认为高尔基体是由于固定和染色而产生的人工假像。直到20世纪50年代应用电子显微镜才清晰地看出它的亚显微结构。它不仅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而且也存在于原生动物和真菌细胞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