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赫德

晚清时期的海关总税务司
罗伯特·赫德(RobertHart,1835年2月20日-1911年9月20日),字鹭宾,英国政治家,出生于英国北爱尔兰亚尔马郡之波塔当,1853年毕业于于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罗伯特·赫德担任晚清时期的海关总税务司职务达半个世纪之久(1861年-1911年),著有《这些从秦国来——中国问题论集》等。[1][3][4]
1854年5月,罗伯特·赫德来中国,先在香港接受见习翻译的培训,随即被派往英国驻宁波领事馆担任翻译;1858年被调到英法联军占领下的广州。1859年辞去领事馆的职务,参加中国海关工作,任广州粤海关副税务司。1863年11月15日,正式接替李泰国,担任海关总税务司。1873-1879年,因日本侵扰台湾,赫德为清廷购置舰艇12艘,并试图染指海军。1885年,英国外交部任命赫德为大英帝国驻华公使,但因担心总税务司这一职位落入其他列强之手,决定辞去驻华公使的职务。11月2日,赫德回总税务司任职。1900年6月,义和团控制北京,赫德失联,同年8月15日,八国联军攻到英国使馆,赫德获救。1901年9月7日,清廷采用赫德建议,奕劻和李鸿章同11国代表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1908年4月13日,赫德休假离职回国。[1]1911年9月20日,赫德在英国白金汉郡的马洛病逝,清廷追授他为太子太保[2]
罗伯特·赫德任总税务司长达48年,在任内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严格的海关管理制度,他主持的海关还创建了中国的现代邮政系统。罗伯特·赫德还曾参与《烟台条约》、1885年《中法新约》、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和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孙中山评价罗伯特·赫德是中国人所最信任者,亦最有影响者。[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