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

天然的纤维状硅酸盐类矿物质
石棉(英文名:Asbestos)又称“石绵”,是天然的纤维状的硅酸盐类矿物质的总称,主要有属于蛇纹石类纤维状硅酸盐矿物(温石棉)以及属于角闪石类的纤维状硅酸盐矿物(铁石棉青石棉透闪石石棉阳起石石棉、直闪石石棉)。[3]当它们结晶时形成长而薄的纤维,这些纤维可以纵向分离形成更薄的纤维。
不同种类石棉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也各有不同。如温石棉化学成分主要为硅、氧、氢、镁等元素,是一种含水的硅酸镁,具有优越的耐热、保温、耐磨绝缘、耐化学和热侵蚀等性能,世界上所用的石棉95%左右为温石棉。角闪石石棉具有非常强的耐酸性、耐碱性、耐腐蚀性和化学稳定性,其各品种由于含有钠、镁、钙和铁含量不同而相互区别。[4][5]
石棉的优良特性和价格优势使它得到广泛应用,存在石棉制品近3000种,主要用于水泥制品、纺织制品、橡胶制品、制动制品、电工材料等领域。[4][6]角闪石类石棉吸入人体可引发石棉肺肺癌、间皮瘤和支气管癌等疾病,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均已经宣布停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角闪石类石棉。[6][7]

发现历史

石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已知最早使用石棉是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芬兰,那里的石棉纤维粘土混合,形成更坚固的陶瓷器皿和锅。石棉作为纺织品的使用早在公元前1000-1500年的中国希腊就已为人所知。由于其灵活性和可纺性,《自然史》的作者老普林尼将其定义为“活亚麻布”,而《希腊志》的作者Pausanias则称其为“塞浦路斯岛上的卡帕斯亚麻布”。由于它的防火和隔热性能,且蝾螈中世纪早期被认为是“防火”的,所以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使用术语蝾螈来定义石棉,并且描述了石棉是如何被提取的。将矿石中开采的石棉纤维晒干后投入一铜臼中捣碎,随后在水中洗去泥沙。把洗净的纤维纺成纱,织成布,放在火中燃烧。[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