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

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水稻纹枯病又称“花脚秆”“云纹病”,是稻区的一种常发重要病害。稻株受害后,一般会导致[]谷率增加,千粒重降低,严重时可导致“冒穿”、倒伏、枯白穗。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可减产 50% 以上。[1]
水稻纹枯病的典型症状是在叶鞘和叶片上形成“云纹状”病斑,后期病部产生鼠粪状菌核。主要为害水稻叶鞘,叶片次之。病害初发时,先在靠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灰绿色、水渍状、边缘不清楚的小斑逐渐扩大,长达数厘米;病斑可相互连接成不规则的云纹状大斑,似开水烫伤状;发病严重时,病斑向病株上部叶鞘、叶片发展,可导致叶鞘干枯,上部叶片也随之发黄、枯死;严重时可达剑叶、稻穗和谷粒,导致穗小粒少,有时形成单株白穗,甚至全株枯死。湿度低时,病斑边缘暗褐色,中央草黄色至灰白色。在阴雨多湿条件下,病斑处会长出白色蛛丝状的菌丝体,匍匐于病斑表面或攀缘于邻近稻株之间,菌丝体集结成白色绒球状菌丝团,最后形成鼠粪状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纹枯病的控制策略是在挖掘抗源、培育和应用中抗以上品种的基础上,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施用化学农药和生防制剂。[1][2]

症状

又称云纹病。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叶鞘染病 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 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片染病 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 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穗颈部受害 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穗,抽穗的谷较多,千粒重下降。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
水稻纹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