榔榆

榆科榆属植物
榔榆(学名Ulmus parvifolia Jacq.),别名小叶榆、掉皮榆、豺皮榆等,榆科Ulmaceae榆属Ulmus)落叶乔木[5][1][3][2]榔榆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在中国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以及河北陕西台湾西藏等地区。[3][4]榔榆多生于丘陵、平原、山坡及谷地等地,其性喜光,耐干旱,在各种土壤上均能生长,但以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为佳。[3][2]
榔榆整株高达25米,胸径1米,[3]树皮灰或灰褐色;一年生枝密被短柔毛;冬芽无毛。[3]叶质地厚,[2]披针状卵形或窄椭圆形,上面中脉凹陷处疏被柔毛,单锯齿,侧脉10-15对,叶柄长2-6毫米。[3]冬季叶变为黄色或红色宿存至第二年新叶开放后脱落。[2]秋季开花,3-6朵成簇状聚伞花序翅果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1.3厘米;果柄长1-3毫米,疏被短毛。花果期8-10月。[3]
榔榆可选作造林树种;其边材黄色或淡褐色,心材黄褐色或灰褐色,耐水湿,材质坚韧,纹理通直,可供器具、家具、油榨、车辆、船舶等多领域用材。此外,其树皮杂质少,纤维纯细,可用于制造蜡纸及人造棉,或用于织麻袋、编绳索。[3]

品种考证

榔榆始载于《本草拾遗》,云:“(榔榆)生山中,皮有滑汁,秋生荚,如北榆。”《本草纲目》有云:“大榆二月是生荚,榔榆八月生荚,可分别。”《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榆种类葚多,今以有荚者为姑榆,无荚者为郎榆。南方榆秋深始结荚,不可食,即《木草拾遗》之榔榆也。”根据上述考证内容可知,古代所谓的榔榆、朗榆均与榆科植物榔榆一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