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中国古代军事著作
《孙子兵法》,又名《孙子》《孙武兵法》《孙子兵书》《吴孙子兵法》,普遍说法为《孙子兵法》是春秋时齐国人孙武所作。[2]全书共有六千字左右,共十三篇,为《》《作战》《谋攻》《》《》《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末期及之前的战争经验,揭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以及具有普遍意义的作战和治军原则。[3]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在古代军事学术方面成就巨大,被后世名将、军事家奉为“兵学圣典”“东方兵学的鼻祖”“兵家[niè]”和“天下第一兵书”。时至今日,《孙子兵法》不仅成为军事家、政治家的必备之书,而且成为众多企业家和从事其他行业的人研究的对象;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且被译成了英、日、法、德、俄等十几种语言,在世界广为流传,成为日本、欧美等许多国家的畅销书。[3]

成书

《孙子兵法》的成书问题一直被学者关注。关于《孙子兵法》的成书时间,学界主要有春秋战国两种说法。其中战国说又可分为春秋末至战国初说、战国中期说和基本完成于战国、定型于秦汉说等三种说法。[4]齐思和认为,《孙子兵法》的成书时间为战国,黄云眉李丕基金德建等人与他意见一致。陈启天金典戎蓝永蔚等人认为,《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成书于春秋末年,但可能后人在校理时加入了一些字句及春秋以后的思想内容。郭化若认为,《孙子兵法》是并非出自孙武之手,而是由孙武的门徒根据孙武本人的著述整理而成,成书时间约在春秋战国初期。[5]李零认为《孙子兵法》是“孙子学派”军事思想的结晶,并非孙武一人之功,成书过程始于春秋末期的吴国,成书于战国中期的齐国[6]杨丙安认为,《孙子兵法》奠基于春秋,完成于战国,定型于秦汉,是以孙武的言论为基础,经过战国兵家整理,最终在至西汉时校正整理成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