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大蚕蛾

世界上尾突最长的蛾
长尾大蚕蛾是一种世界上尾突最长的蛾,属于昆虫纲鳞翅目大蚕蛾科尾蚕蛾属。该物种分布于中国的湖北、湖南福建贵州广西广东云南浙江等地。该物种的幼虫粗壮,大多生有许多毛瘤。长尾大蚕蛾的学名为Actias dubernardi Oberthur,是由Charles Oberthür于1897年首次描述的。长尾大蚕蛾一年发生两代,成虫4月及7月间出现,以蛹在附着于枝条上的茧中过冬。

形态特征

翅展90-120mm。雌,雄色泽完全不同,雄蛾体橘红色,翅杏黄色为主,外缘有很宽的粉红色带;雌蛾体青白色,翅粉绿色为主;雌,雄蛾前翅中室带有眼状斑,后翅均有一对非常细长的尾突,且尾突都带有粉红色。体白色,触角黄褐色,前胸前缘紫红色,肩膀后缘淡黄色;前翅粉绿色,外缘黄色;中室有1个眼纹,中央粉红色,内侧有较宽的波形黑纹,间杂有白色鳞毛,外侧有黄褐色轮廓;外线黄褐不明显。后翅后角的尾突延长成飘带状,长达85毫米;尾突橙红色,近端部黄绿色,外缘黄色,中室眼纹粉红色,不甚明显,外线不显著。

生长环境

长尾大蚕蛾的寄主植物主要是松树,包括马尾松云杉(Scots pine)和黑松。在野外,它们以马尾松为食,幼虫相当喜欢云杉,但也会吃黑松。在圈养中,已确认有效的食物植物包括松树(Pinus Sylvestris)、白松(P. strobus)和黑松(P. nigra)。此外,也有人在圈养中使用了更多的食物植物,包括落叶松(Larix sp.)和黄杉Pseudotsuga sp.),但效果不佳。这种物种来自高山地区,所以它相当耐寒。最好在室内饲养,用小松树套袖。其他寄主植物还包括栎、樟、柳、杨、桦、苹果、梨、栗、胡桃胡萝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