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人鲨

鼠鲨科噬人鲨属下的唯一物种
1
2
噬人鲨(Carcharodon carcharias),又称食人鲨,大白鲨,[1]“白鲨”名字来自于它普遍的全白腹部,[11]是鼠鲨科噬人鲨属的一种。[12]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大约65至5500万年前,[13]全球种群数量可能不足3000条。[14]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温带亚热带水域,[10]中国东海南海[1]黄海[15]台湾东北海域均有分布。[1]噬人鲨个性凶猛,[1]有进攻性,[14]美国作家彼得·本利奇的畅销小说《大白鲨》以及由美籍犹太裔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执导的1975年改编的同名电影,让噬人鲨在公众心目中树立了凶猛的“食人者”的形象,使其饱受诽谤和公众恐惧。[16]
噬人鲨吻部为圆锥形,身体呈纺锤形,尾呈新月状,[9]皮肤背面呈灰黑色,腹面白色,[9]牙齿大且呈三角形,边缘具细锯齿,[9]身长能达到7.1m,[7]体重可达到3000千克[8]嗅觉、听觉、触觉、味觉、视觉和电磁感应高度发达,[17]游泳速度达每小时50公里,咬合力高达1.8吨。[18]推测其寿命为30岁到70岁以上。[19]
主要栖息于沿岸及近海大陆架及岛架水域,[20]食物来源包括鱼类、无脊椎动物和海洋哺乳动物[19]尤其是鳍足类动物(如北象海豹、斑海豹、加州海狮、毛皮海豹)的主要捕食者,[4]但偶尔会被虎鲸Orcinus orca)和更大的同种鲨鱼捕食。[7]繁殖速度相对较慢,雄性约26岁性成熟雌性约33岁性成熟,[19]妊娠可能是一年或更长时间,雌性每两三年生产一次,[9][4]生殖方式是卵胎生,具有食卵性,[7]产仔数量从2-10个胎儿不等,[4]可能到17个。[7]幼崽有独自捕猎和生存的能力,出生五到六年里,每年会长大约0.3048米,[18]
噬人鲨的牙齿和下颌骨可作为战利品或古玩进行交易,鳍可用于东方鳍贸易,[4]因生长缓慢极易遭受过度捕捞,[21]因此人类是它们最大的威胁。[9]2023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22]201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易危(VU);[4]2021年2月5日,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二级保护野生动物,[5]同时受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个国家政府的保护,[4][23]如猎杀、杀死或伤害噬人鲨、拥有或交易噬人鲨的任何部位均属违法,违者会受到罚款和监禁。[24][23]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