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火器

近距离火攻武器
背囊式火焰喷射器于1898年发明并被多国采用,但德国在1915年首次将其用于战争。进入20世纪30年代,多国开始制造不同形式的喷火器,包括重型喷火器。二战期间,喷火器得到进一步发展,包括油料改进、喷枪设计、油瓶和点火具改革等。美国发明的凝固汽油提高了喷火器性能,战争期间生产了近4万具喷火器。[3]
喷火器由油瓶、压源装置、输油管、点火装置和喷火枪组成,能形成高温火柱。便携式喷火器可背负使用,最大射程可达40~80米,车载式喷火器可安装在坦克或装甲车上,最大射程可达200米左右。其他类型还包括手提式喷火器、重喷火器、地雷式和堡垒式喷火器等。[1]
喷火器有便携式和车载式两种,一些国家改进了传统的液柱式火焰武器,如意大利的T-148/A式轻喷火器和中国的FPHO2B式轻喷火器。另外,美国德国等国家研制了火焰弹式火焰武器,如M202式燃烧火箭弹发射器和DM34式便携式火焰弹发射器。喷火器发展的趋势还包括改进油料和装料性能,提高射程、燃烧时间和燃烧温度等指标。[3]

历史沿革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