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拉喀托火山

位于巽他海峡的活火山
喀拉喀托火山(英语:Krakatoa volcano;印尼语:Krakatau[1]),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巽他海峡内,由4座出露海面的岛屿组成破火山口,又被称为喀拉喀托群岛。目前该火山口出露海面的最高点为813米(位于南端的拉卡塔岛),出露海面部分的山体面积约10.5平方公里。[2][3]
喀拉喀托火山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作为环太平洋火山带的一部分,地壳运动活跃,多断层岩浆上涌遇海水冷却形成。据推测,喀拉喀托火山很有可能形成于公元416年,它在全新世共有56次喷发,其中VEI大于等于3级的有6次。最著名的一次是在1883年等级为VEI-6的大爆发,这也是人类历史上记录的最大的火山喷发之一,原有的喀拉喀托火山的2/3在这次爆发中消失。[1][2][5][6][7]
1927年,从1883年喷发形成的火山口中诞生了第4座岛屿,被称为“喀拉喀托之子”(Anak Krakatau),并于1930年8月出露海面;1950年代开始,该火山岛以约13厘米/星期的速率持续增高。目前喀拉喀托火山仍在频繁活动中,2018年底,喀拉喀托火山之子的喷发引发了巨大的海啸,袭击了巽他海峡的沿岸地区。[1][4][6]

命名

最早提及喀拉喀托火山名称的文献之一是古巽他语文献《Bujangga Manik》,该文献可能是15世纪末在西爪哇写成的。文献中将喀拉喀托火山称为“拉卡塔岛,海中央的一座山峰”(pulo Rakata gunung ti tengah sagar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