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指马鲅

拥有四条细长游离鳍条的一种四指马鲅属鱼类
四指马鲅(拉丁学名: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俗称马友鱼,是四指马鲅属的一种鱼类,[4]因胸下方有四条细长的游离鳍条而得名。[4]其肉质中的脂肪含量高,是良好的食用鱼类;[3]拥有特有的游离鳍条,在水中摆动时,十分优美,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5]中华本草》中曾记录了药用价值,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可为药材,主治饮食积滞。[6]但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捞,导致其种群数量在2006年至2011年期间下降了50%,于2014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等级为濒危(EN),[1]各国的动物保护组织和个人也就此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四指马鲅的就地保护行动,如在波斯湾等地设立了保护区等,以维持野生四指马鲅的种群数量。[7]
四指马鲅成鱼体长30~50厘米,体重在800~1300克;[4]体延长而侧扁。[8]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及印度洋,在中国沿海区域也有一定量的分布。[3]偏爱栖息在海洋沿岸区域或是江河入海口;幼鱼时期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主要摄食鱼类;[9][10]具有季节性洄游的特性,成年体通常生活在海岸附近的浅水域中,冬天会逆河流而上,从海水中回流入淡水;[11]喜欢独行,偶有十分松散稀疏的鱼群。[11]

形态特征

四指马鲅的成鱼体长在30~50厘米,体重在800~1300克,[4]最长寿命约7年。[2]四指马鲅体延长而侧扁。它的头部较小,前方的吻部很短,呈钝圆形;眼睛中等大小,位置比较靠前;口部较大,位于头部靠下的位置。四指马鲅有细小的牙齿,呈绒毛状分布在口的上下侧。[8]它的身体上覆盖着细小栉鳞,头部除了吻部之外也有鳞片覆盖。其鳃盖骨很小,鳃丝面积小且疏离,氧气交换能力较差,一旦离水即刻死亡。[4][12]四指马鲅有两个间隔较大的背鳍,一个较大的胸鳍,另外在胸鳍前侧还有四条细长游离的鳍条,其长度与胸鳍的最长处基本一致,是四指马鲅的“四指”;而尾鳍分叉很深,呈“V”字型。[3]它们的背部为灰褐色,背鳍、臀鳍、胸鳍和尾鳍都呈灰黑色,镶有深黑色的边缘,而腹部和腹鳍为乳白色。[12]
四指马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