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

明代早期政治家、文学家、谋士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别名刘伯温刘青田、刘文成、刘诚意,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是明王朝的开国功臣。[1]刘基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2]
泰定元年(1324年),刘基年幼聪颖,热爱读书,尤其精通占星术元朝至顺(元顺帝年号)年间,刘基考中进士,被任命为高安县县丞至正十九年(1359年),经朱元璋的聘请和总制孙炎的反复邀约才上任,同时献上了时务十八策,倍受朱元璋的宠信。他还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计谋大获成功,北伐中原,朱元璋终于完成帝业。吴元年(1367年),朱元璋让刘基为太史令,刘基献上《戊申大统历》。洪武三年(1370年),刘基被任命为开国[]运守正文臣,封爵为诚意伯。第二年告老还乡,他性情刚直,嫉恶如仇,与许多人不和。回到山林隐居,只有喝酒下棋,从不提及自己的功勋。洪武八年(1375年)五月中下旬,刘基因染风寒不治,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3]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朝廷赠他为太师谥号文成。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刑部郎中李瑜建议,刘基功绩堪比军师诸葛亮,应配享在高皇帝朱元璋的神庙,朝廷其他人都赞同,遂配享太庙[4]
刘基一生仕途,在军事上,刘基参与谋划平叛与北伐,帮助朱元璋完成帝业。[4]在政治上,延续儒家“仁义道德”思想;[5]在学术上,以理学作为建功立业的依据;[6]在法治上,草创《大明律》有着重要作用;[7]在文学上,主张经世致用的文学思想。[8]因而享誉“前节军事诸葛亮,后世军事刘伯温。”之美名。[4]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