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城市规划

中国近代城市规划
中国近代城市规划。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势力的入侵,商埠和租界的开辟,中国出现了一些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城市。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以后,中国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开办新式企业和建设铁路,促进了若干新城市的产生,如唐山、大冶焦作南通石家庄蚌埠等。并使一些旧城市发生变化和得到发展,如西安徐州济南郑州等。广大的内地和边疆地区绝大多数城市,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城市发展的这种不平衡状况,一直持续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内容简介

外国占领者制定的规划由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独占的城市和地区如青岛大连长春香港、澳门等,曾按占领者的意图编制了比较全面的规划方案,城市的大部或局部按规划方案进行建设。这些规划基本上采用占领国当时流行的规划手法,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确定道路和市政工程系统。例如:
大连俄国占领者在1900年制定的大连规划,采用当时俄国盛行的古典主义的规划手法。由圆形广场和放射形路组成道路骨架,中心广场(尼古拉广场)周围有九条角度相等的放射形道路,其中几条并无明确的目标,显然带有形式主义色彩。这个规划只实现了一部分。1904~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占据了大连并重新制订城市规划
青岛1910年德国占领者制定青岛城市规划(图1),将整个城市布置在胶州湾东侧,以濒临海湾、环境优美的南部为主要市区,建立“提督府”和德国人居住区。城市西部沿海湾的地方建设港口,与沿着海湾铺设的铁路直接联系,并以尽端式客运站伸入市中心区。道路系统结合地形呈自由式,其走向也注意以教堂等建筑物为对景。给水、排水设施比较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