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一种采用数字运算操作面向工业应用的电子系统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英文: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一种采用数字运算操作,面向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电子系统。[3]
PLC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源于对传统继电器控制系统局限性的突破需求。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提出了研发新型工业控制装置的设想,以替代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4]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响应GM需求,成功研发出世界上首台型号为PDF-14的PLC。随后,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纷纷跟进研发本国的PLC产品,至70年代中后期,PLC已在世界范围内初步普及。[1][4]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1987年正式定义PLC为专为工业环境设计,具备可编程存储器进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等功能的电子装置。[5]至90年代,随着技术进步,PLC在大规模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逐渐具备通信和联网功能,并在过程控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6]进入21世纪,随着IEC61131系列标准尤其是IEC61131-3编程语言标准的推广实施,PLC步入开放和标准化时代。[7]PLC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一般包括:电源模组、中央处理单元、内存、输入输出单元和机架总装。软件支持多种编程语言,高级语言、低级语言及机器语言,工业上一般采用易于理解的梯形图进行编程。[3]
PLC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功能完善、适用性强、易学易用、维护方便容易改造、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汽车、轻纺、交通运输、环保及文化娱乐等各个行业。[8]未来PLC将朝向高性能、高速度、大容量、软PLC的方向发展。[9]

发展历史

产生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