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

黄柏是黄皮树的干燥树皮
黄柏(huáng bò)是芸香科植物黄皮树黄檗的干燥树皮。[3]其中,黄皮树的学名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又叫“川黄柏”,分布于中国南部、中部和东部;黄[]的学名为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又叫“关黄柏”,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地区。这两种植物都叫黄柏,但因产地和形态略有不同,所以人们会进行分类称呼。[3]黄柏表皮为黄褐色或棕色,呈板状或浅槽状,厚约1-6毫米。[4]
黄柏在中医学里有着广泛的用途,[2]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燥湿止痒等功效,主治湿热泻痢、黄疸、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热带下、热淋涩痛等病症。[1]与黄柏搭配使用的苍术知母也有类似的功效,主要用于滋阴降火、除湿清热,若非湿热者,不用黄柏。[5][6]黄柏常置于通风干燥处,防潮。[7]
黄柏可内服,水煎,每次3-12g,或入丸、散;外用:水煎洗或可研磨外用。黄柏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忌用 [2],且属寒凉降泄之物,不可久服。 [8]黄柏有一些毒性,常规剂量内水煎服可能会导致胃不适反应。如果剂量稍大,或者使用时间较长,可能会引起消化道反应,如食欲减退、胃痛和恶心。此外,黄柏具有肾毒性,因此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肾功能受损,特别是对于已经患有慢性肾病的患者。[9]

本草考证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药物学著作之一,约成书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其中首次记录了黄柏。黄柏是一种清热燥湿的中药,味苦性寒,能够清热解毒,使体内的湿气得以升发排出,从而治疗五脏肠胃中的结热、黄疸、肠痔和止泄痢等症状,同时对于女性的漏下赤白及阴部的蚀疮也疗效。[10]黄芩黄连相比,黄柏的清热燥湿之力更注重于除去下焦湿热,因此被称为是下焦之药。[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