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信芳

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
周信芳(1895年1月14日—1975年3月8日),名士楚,字信芳,艺名麒麟童,籍贯浙江慈城(今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2][3]
周信芳七岁以“七龄童”艺名初次登台,后在上海演出时改名为“麒麟童”,此后一直沿用此名。[5]1908年,周信芳进入北京喜连成科班,参加《九更天》《战蒲关》演出,合作了梅兰芳[5][6]1912年,周信芳与谭鑫培等同台演出。[3]1924年,周信芳在上海丹桂第一台、更新舞台等舞台尝试了改革京剧艺术,与王鸿寿汪笑侬潘月樵等共同协作,吸取他们身上的唱腔、唱法等,改编了多个剧目,塑造出更具鲜明性格的人物。[5]抗日期间,周信芳组织组织移风社演出了《文天祥》《史可法》等作品。[3]1959年,周信芳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京剧院院长等职位。[3]1975年,周信芳因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演出《海瑞罢官》而遭到迫害,逝于上海[7][3]1978年平反昭雪,为周信芳举行骨灰安放仪式。[3]
周信芳幼年声带状态好,但由于大量的演出以及变声期,其嗓音变得低沉,周信芳将这当作自己的特色,创造了独特的“麒派”艺术,还与京剧老生马连良并称“南麒北马”。[8]此外,周信芳还借鉴了话剧,将其导演手法运用至京剧中来,首创了京剧导演先河,是首个将“导演制”用于中国戏曲的艺术家。[5]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