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病

人体进入高原低氧环境下发生的疾病
高原病(High altitude sickness[2])是指人体进入海拔2600m以上高原低氧环境下发生的以缺氧为主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高山病、高原适应不全。[1]1984年-1993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移居汉族持续居住海拔3500m以上多年者患病率于世居藏族的5倍。[3]
低气压性缺氧是高原病发病的主要病因,上呼吸道感染、疲劳、寒冷、精神紧张、饥饿、妊娠均会诱导发病,会增加高原病的发生和发展。高原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头痛、头晕、心悸、气促、恶心、呕吐、乏力、失眠、视物模糊、嗜睡、手足麻木、唇指发[gàn]、心率增快等。[1]高原病的检查手段有血常规、胸部X线、心电图等,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进入高原生活史、相关临床表现、相应检查结果等。[4]高原病治疗原则以把握好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时机、休息、吸氧和转移至较低海拔地区治疗为主,[7]并可对出现的心、肺、脑病变使用[]塞米、硝苯地平沙美特罗、地塞米松、毒毛[gān]K等药物干预。[1]高原病的预后和病程、病情、缺氧程度、受累器官多少密切相关。多器官严重受损时预后较差。该病主要从进驻高原前进行疾病排查、消除心理恐惧和紧张、保证足够的营养和能量供应、提高机体高原低氧习服能力等方面进行预防。[7]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高原病的国家,可追溯至公元前139年。直至1918年,Schneider(施耐德)把长期连续缺氧所致的反应,称为高山病,这可能是对高山病最早的定义。[8]中国吴天一被称为马背上的院士,他从事高原医学研究50多年,取带领团队得了累累硕果,例如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国际标准、完成《吴天一高原医学》等。[9]

分型

高原病分为急性高原病和慢性高原病。[1]